???——2022年2月18日在縣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黃德業
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會報告我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銅鼓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文旅興縣、依法治縣”發展戰略,以“三改六聚焦”為總抓手,著力發展“六種經濟”,聚力打造“三地三區”,推動經濟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穩中加快,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2021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64.5億元,增長8.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2%;財政總收入增長17.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5%,增幅居全市第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4%;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4%、10.1%;外貿進出口增長94.2%,增幅全市第1。
(一)農業生產穩中向好
2021年度糧食產能穩定提升至4.88萬噸,我縣被評為“全國茶業百強縣”“全省食品安全示范縣”,“銅鼓寧紅”和“銅鼓黃精”獲得“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博覽會“參展產品金獎”,“銅鼓春韻”榮獲“贛鄱正品”授權,入選2021江西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百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0年度項目建設順利推進,9鄉鎮46村全面完成規劃任務,竣工測量20200畝,實際上圖入庫19025畝;2021年3000畝建設項目在3個鄉鎮5個村落實,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建設中。發展富硒有機農業。2021年全縣有機認證面積達到61萬畝,有機農產品認證達到63個。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家。全縣富硒基地面積達2.2萬畝,其中建立了5個千畝富硒基地,9個市級富硒產業示范基地,11家示范基地通過了富硒農產品認證。新建標準茶園625畝,全縣茶園面積達11.7萬畝,有機認證面積2.9萬畝,新增歐盟認證產品2個。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9.45萬畝。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生產到市場的全程監管,全面提升我縣農產品品質和安全,確保我縣農產品合格率達96%以上,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強化檢測監管,完成省市監督抽樣230余批次,完成縣級定量檢測463批次,抽檢合格率為99%以上。
(二)生態工業成效喜人
2021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3.6%,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幅11.6%;完成營業收入42.62 億元,同比增長19.5%。新增規上企業9家,規上工業重點企業數量增至51家。工業強縣高位推動。全縣上下堅定了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信心與決心,出臺了《關于推進“工業強縣”建設“雙百工程”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大科技扶持推進創新發展的實施辦法》、《銅鼓縣“結對駐企”幫扶重點工業企業工作方案》、《銅鼓縣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園區設施助力發展。成功引進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園“20”項目,大力推進園區“擴容”,盤活園區閑置土地360畝,數字醫藥產業園和電子信息產業園一期順利完工,園區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高壓電網雙回路全部改造提升,園區項目承載能力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賦能發展。全社會R&D投入占GDP比重達1.44%;規上工業企業R&D活動占比、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達63.6%、2.26%,均列全市第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3.8%;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家;評價入庫的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家。尚鵬電子成功入選2021年度省級瞪羚企業,實現零的突破。獲得市關鍵重點科技創新技術“揭榜掛帥”項目1項,爭取宜春市科技創新券補助資金115萬元。
(三)文旅產業活力迸發
全年接待游客人次首次沖破千萬大關,旅游綜合收入超50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20%。供給體系日益完善。出臺了《文旅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銅鼓縣促進民宿業高質量發展九條措施》,搭建了銅鼓縣5G+智慧旅游平臺,并榮獲第四屆5G應用征集大賽江西區域二等獎。推出康養精品旅游線路、研學線路、紅色旅游線路16條,新增30多個旅游業態項目。研學產業初見成效,超過300批研學團隊先后造訪。營銷宣傳推陳出新。成功舉辦2021紅色銅鼓馬拉松、網絡大咖童家堡走進銅鼓、2021全國主流融媒體看江西采風、中央電視臺喜上加喜、第六屆長壽文化旅游節等活動;積極對接湘鄂贛旅游市場,發行初心源湘鄂贛文旅一卡通,開通銅鼓至宜春、南昌、長沙、武漢四條旅游直通車;推出“宜春工會會員暢游銅鼓一日游”、“銅鼓人游銅鼓”等活動。“愛上中國紅”入選宜春國慶十大旅游營銷案例;秋收起義紀念地、天柱峰、湯里三個景區入選江西省“新百年百景”推廣活動。品牌創建扎實推進。躋身中國康養百佳縣市前20強,入選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積極開展省文化和旅游強縣申報工作,并成功申報江西省民宿試點縣。指導湯里文化旅游度假區積極申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省級文旅融合示范區,并成功獲評2021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
(四)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河長制”工作獲水利部表彰,國考省考斷面和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水質綜合指數位列全省第1,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居全市首位。新增人工造林4600畝,封山育林1.4萬畝,退化林修復2.5萬畝。生態創建走深走實。爭取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授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固定調研基地。獲得“實踐創新基地”省級推薦提名。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建“銅鼓縣綠色智庫研究院”,與經濟時報社深度合作,打造山區縣生態建設的新路徑。制定《銅鼓縣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與東南理工大學生態文明制度研究院合作,啟動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試點工作。污染治理提質增效。扎實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積1897畝。完成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并正式投用,86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完成技術性驗收,農村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全市排名第一。
(五)改革開放縱深推進
深入推進重點改革。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縣本級“一次辦好”事項810項、“一次不跑”事項549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辦好”率達到90%以上,建成“贛服通”銅鼓分廳4.0版并投用。打造了全省首個縣級“營商環境數字監測平臺”,建筑工程類項目實現了“不見面開標”,營商環境評價排名全省第18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今年來我縣黨政主要領導外出招商20次,接待來銅考察客商428批次,新簽約引進厚德模具、弘毅新能源、三力五金等項目29個,總投資66.36億元,其中數字醫藥產業園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竣工。引進省外資金21.49億元,同比增長8.63%;實際利用外資3500萬美元,同比增長12%;外貿出口9713萬美元,同比增長41.4%,增幅全市第2。全力做優“營商環境”。落實好“營商專員”“幫代辦”“政企圓桌會議”“首次受理”等服務機制,以各種節日為契機,通過召開重點客商座談會、“三請三回”、登門拜訪、群發祝福短信等多種形式,及時開展“親商安商”活動,使客商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暖,進一步宣傳推介了銅鼓。同時加強幫扶力度,主動靠前服務,先后幫助解決冷鏈物流園項目臨時用電、雙回流電路、駿智機電招工難等問題,讓客商感受到真誠真心、暖心貼心,推動項目早開工。
(六)城市鄉村協調發展
城市“雙修”逐步推進,堅持以文明城創建為引領,統籌推進衛生城、森林城、園林城、雙擁模范城創建,將中心城區作為“第一景區”,常態化開展城鄉環境整治,不斷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今年以來,6個棚改安置小區全面開工。共改造背街小巷13條、4.3公里,硬化黑化道路11公里,修建污水管網10.6公里。改造老舊小區20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已完成建設10臺電梯。專項治理中心城區違法建設,拆除違章建筑3.8萬平方米,實現了在冊違建全部清零。新建城區停車場15個,新增停車位883個。鄉村面貌改造提升,今年全省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工作評估我縣排全市第1位、全省第12位。打造美麗宜居鄉鎮1個、美麗宜居村莊10個、美麗宜居庭院1055個。完成50個新農村點“七改三網”建設,惠及1831戶農戶、5507人。棋坪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大塅鎮被列為“國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試點鄉鎮”,隘口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開工橋梁建設項目9個,鳳凰路、懷遠路順利通車,銅鼓縣城至江頭、大塅至金雞橋、帶溪至八疊嶺等4個國省道及石橋至上莊、澡頭至大梅2個縣道升級改造項目全面完成。啟動鳳凰山健身綠道、室內體育館建設。全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2.5%,所有村組(25戶以上)公路實現100%硬化黑化。
(七)民生事業穩定發展
脫貧成果不斷鞏固。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累計投入6655萬元,建設后續項目39個,設置公益性崗位1012個,建設就業幫扶車間10個,發展家庭農場、加工作坊等400多家,幫助1478個搬遷家庭2971名有效勞動力穩定就業。榮獲國家“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擔當有為先進集體。民生事業有序推進。著力解決教育、醫療、住房、就業、交通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已辦結民生實事1818件。第三中學、第四幼兒園、第四小學、教體園區等一批教育網點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設;三都、溫泉、棋坪等養老院和殘疾人康復中心、棋坪衛生院等一批養老醫療項目正有序推進;舉辦現場招聘會15場,提供就業崗位3500個,就業對接3000余人;社會治理扎實有效。以做實做細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壓實屬地、部門、單位、社區、個人五方責任,織牢外防輸入網,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以“雙聯雙服務”“人大代表進社區(村組)”“網格紅管家”為抓手,創新開展“和安庭”、以孝治家、道德紅黑榜等工作,認真落實“民呼我應、鄉呼縣應、企呼政應”機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六大重點行業整治取得實效。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集資行為,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重大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化解,基層治理效能明顯提升。
過去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結果。
同時,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也還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為:產業基礎還不牢固,農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還有一定差距,工業主導產業地位不夠牢固,文旅產業在省內外知名度、影響力還不夠高。民生改善還有短板,教育、醫療、養老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22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5%以上,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以上、7.8%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節能減排完成下達任務。具體指標將根據省、市最新部署要求和全縣經濟運行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為實現以上目標,要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促轉型,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
1、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縣。工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頂梁柱,沒有工業就沒有支撐、沒有工業就挺不起腰桿。我們將堅定不移強攻工業,把工業這一強縣產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一是抓指標調度。圍繞做大總量、做好增量、做優質量的工作目標,既要統計求實“擠水分”,又要緊盯擴產抓增量。一手盯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增速,一手盯“小升規”企業培育,爭取應統盡統,確保明年新增入規企業10家以上。同時加強工業用電量的調度,有效預警和監測工業數據,確保統計數據科學合理匹配。二是抓招引項目落地。瞄準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竹精深加工主導產業,千方百計招商引資;研究完善招商優惠政策,開展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全力引進符合銅鼓產業方向的“專精特新”項目,以此帶動我縣工業補鏈、延鏈、強鏈,做到每年開工項目10個以上,竣工項目10個以上,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同時加大對億元以上重點項目調度,加快厚德模具、縱橫觸顯、特宜觸顯、弘毅新能源、瀚星過濾材料、姿采生物等重點億元項目的開竣工力度,推進項目盡快投產見效,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抓企業技改升級。擬制定《關于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實施方案》,每年統籌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設立全縣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且年度技改投資額達500萬元(含)以上,對納入固投統計的項目進行擇優支持,給予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貸款貼息補助或投資補助;對國家級和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節水企業等給予配套獎勵;重點以竹加工傳統產業技改升級為試點,鼓勵竹材加工企業成套智能化設備應用,加快竹產業“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步伐。四是抓領航企業培育。培育引導企業上規模、上水平,實現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創新型發展。對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或專業化小巨人企業由縣財政予以獎勵。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R&D)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高0.3個百分點左右,新增各類研發平臺3個以上。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實施企業上市倍增計劃,積極推動企業改制上市。五是抓平臺載體建設。針對園區基礎設施、標準化廠房等方面短板予以不斷持續發力,努力“筑巢引鳳”,深入實施“滿園擴園”和“擴區調區”行動,全力推動化工園區認定,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三期和園區商務中心,建成投用標準化廠房14萬平方米,加快“兩長”園區環境整治提升和基礎設施改造,全力推動產業集聚規模發展。六是抓營商環境提升。嚴格按照《建設全省營商環境一等縣實施方案》要求,著力打造“四最”一流營商環境。加快“贛服通”銅鼓分廳5.0版建設進度,力爭更多事項實現“一網通辦”。依托營商環境數字監測平臺,進一步完善“政企圓桌會議”“幫代辦”“營商專員”“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等工作機制,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的痛點堵點問題。強化訴求處理,拓寬訴求受理渠道,規范訴求受理、交辦、回復、督辦等工作流程機制,不斷提高企業訴求辦理速度和滿意度。
2、堅定不移推進文旅興縣。銅鼓的文化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實施“文旅興縣”是立足縣情實際的順勢之策、戰略之舉。我們將毫不動搖深化文旅融合,把文旅這一富民產業做精、做優、做成品牌。一是高舉一面旗幟。緊緊圍繞“銅鼓紅”,做優革命文物保護,做強紅色旅游,做旺紅色研學。重點對國保單位蕭家祠、省保單位武曲宮、萬壽宮進行陳列布展;啟動秋收起義會師舊址--萬壽宮等一批省保單位申報國保工作;推進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舊址提升改造,建設秋收起義文化公園;積極跟進奎光文化創意園項目,抓好研學旅游營地項目建設;推進革命歷史、重大現實、地域題材作品的創作生產,打造一批銅鼓紅色文藝精品。二是做好一個規劃。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總要求,切實抓好《銅鼓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落細落實。逐步做旺城市旅游,打造夜經濟消費區。主動融入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做示范、勇爭先。繼續推進江西省“風景獨好”旅游名縣、省級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兩大品牌創建,力爭新增1個以上國家4A級景區、1個省4A級鄉村旅游點。三是構建一套體系。以做優做強“研學產業”為引擎,完善旅游要素保障,大力推進“文旅農林教體”多元融合發展。評選縣“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培育十家以上旅游商品和農特產品購物店,力爭建成民宿集聚區1個以上。遴選建設一批安全適宜的研學旅行基地,探索建立基地的準入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同時,以基地為重要依托,積極推動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學精品線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聯互通的研學網絡。四是打造一大品牌。以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抓手,加大對江西好雨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的扶持力度。鼓勵通過整合資源、做大特色、創優質量等方式,不斷豐富文化旅游業態,優化旅游經營格局,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發揮龍頭企業關鍵作用,做好產業鏈、利益融合的大文章,補齊我縣旅游服務業發展的短板弱項,形成區域核心競爭力。五是塑造一個優勢。以打造“國內知名康養勝地”為目標,全力發展中醫藥康養旅游產業、提升發展溫泉康養旅游產業、持續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加快發展避暑康養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文化康養旅游產業、大力拓展運動康養旅游產業。著力推進江西省中醫院大學與湯里景區的合作,建立中醫熱敏灸康養基地,申報省總工會干部職工療養基地;支持七星嶺滑雪場創建國家滑雪旅游度假地;舉辦冰雪嘉年華、長壽文化旅游節、全國康養旅游論壇等活動,唱響“長壽銅鼓 康養勝地”旅游口碑。六是培育一支隊伍。以成立“全域旅游營銷聯盟”為依托,整合相關資源,做強全域旅游發展服務中心平臺。加快推進“一碼游銅鼓”綜合性智慧旅游平臺建設,實現A級以上旅游景區票務數據接入全覆蓋,推動“一碼游銅鼓”成為服務游客、宣傳營銷、健康管理的智慧旅游平臺。在長沙、武漢、南昌等主要客源地開展旅游營銷推介,參與省、市旅游推介、紅博會等活動。著力培養五好講解員,開展文化演藝人員、旅游從業人員、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培訓,為全縣文旅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3、堅定不移發展特色農業。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我們將堅持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有機富民”戰略,加快構建以富硒綠色有機為特色,有機水稻(優質稻)、茶葉、中藥材(黃精)、竹筍、果蔬、家禽為支撐,多種經營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由傳統農業向全域有機農業示范縣轉變。一是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糧食工作目標任務,全面防止我縣耕地拋荒,繼續發展再生稻種植,把發展再生稻生產實施工作意見落實到位。加強設施蔬菜生產,完成省市下達我縣設施蔬菜種植任務;做強茶葉產業,執行好《銅鼓縣2021—2030年茶產業發展規劃》,繼續落實好銅鼓縣加快推進茶產業升級三年(2021-2023年)行動計劃,重點做響“銅鼓寧紅”茶品牌的高度,抓好溫泉龍港、優居大龍山原貢茶產地茶園撫育和管理、茶葉采摘和加工、品質提升和品牌創建及標準化、技術化等工作。利用傳統技術優勢和山區人口居住分散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魔芋、西瓜、山羊、蜜蜂、湖鴨、板栗、楊梅等傳統產業。二是做強做優富硒產業。利用銅鼓富硒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加快構建以富硒綠色有機為特色,茶葉、中藥材(黃精)、水稻、竹筍、果蔬產業為支撐,多種經營多種業態整合發展的“1+5+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有機+富硒”產業,創建全域富硒綠色有機農業縣。加快智慧農業應用,積極推廣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在水產養殖、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等農業領域的應用,依托“兩園”、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完成1-2個物聯網示范點建設。創建公眾區域品牌,以發展“有機+富硒”產業為抓手,全力打造富硒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實行統一生產、統一包裝、統一標準、統一宣傳,提升我縣農業產業品牌效益及影響力,并對富硒綠色有機行業秩序進行管控,加強產品的可追溯性。提升生態有機農業省級示范園建設,加強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管理制度,豐富園區業態。抓好工廠化育秧中心建設,提供大田機插育秧1.5萬畝。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富硒經營主體,建立茶葉、黃精、水果、大米4個千畝富硒產業示范基地,新增2個千畝有機中藥材示范基地,發展1個規模化養殖基地,新增1-2家省級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富硒基地3萬畝。三是著力深化農村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因地制宜發展土地合作型、資源開發型、工業經營型、鄉村服務型多種集體經濟形式,培育一批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深化農村土地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和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積極推進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地押云貸”和“百福農權貸”。完善基層獸醫體系改革,完善基層獸醫體系,完善好洗消中心和獸醫實驗室運行,加強對畜牧水產技術服務中心建設和管理,保障畜牧水產業安全,提高畜牧水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擴需求,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
1、堅持擴大有效投資。一是謀劃包裝項目。聚焦生態產業、鄉村振興、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精心謀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好項目。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在全縣范圍內梳理了2022年持續建設項目39個、2022年擬新建項目53個,總投資247億元。二是全力跑項爭資。積極向上銜接對我縣對口支援、雙向掛職、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預算傾斜等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全力爭取國家生態補償試點資金,積極跟進2022年文化保護傳承工程、養老托育服務、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城區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等項目申報工作。積極推進客家民俗文化產業園申報工作,爭取早日獲得上級資金支持。三是強化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產業園區擴區調區工作,聚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園區建設。扎實攻堅項目建設,確保泉林觸顯等企業入駐園區,漠泉新能源、威觸觸摸屏等5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瀚星竹纖維過濾、弘毅新能源等項目投產達效。
2、堅持促進消費升級。一是積極開展示范創建。積極創建“特色商貿小鎮”“省、市電商示范企業”“電商示范基地”“直播帶貨基地”“十佳網店”等。二是大力發展直播經濟。支持排埠網紅直播基地建設,吸引一批直播機構、MCN機構、網紅達人入駐,結合我縣優勢農產品資源,打造網紅消費爆品。三是改造升級農貿市場。力爭將湘贛邊貿大市場改造升級成新型農貿市場,爭取資金項目改造升級鄉鎮農貿市場。四是統籌優化商業布局。積極發展具有銅鼓地方特色的商貿流通業。指導世貿廣場完善提升商業結構,打造城市中心商圈,鼓勵支持世貿金街提質擴容,打造縣城中心商業街。五是豐富中高端消費業態。引進國內外知名餐飲業、高端服飾品牌、大型超市連鎖企業、奢侈品牌等,培育銅鼓客家特色的名廚、名菜,培育銅鼓資源優勢的名品、名店,實現服務業規模擴張、功能升級。六是加強市場拓展力度。組織我縣企業積極參加省內外各種商品展銷會,向外宣傳我縣名優特產品,逐步打造和提升具有銅鼓特色的工業產品、綠色生態農產品。
3、堅持強力招商引資。緊盯“雙百”目標,全面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新熱潮,鼓勵引導“銅商回歸”和“人才反哺”,力爭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個,“5020”項目1個。一是突出產業招商。圍繞生物醫藥、文旅、電子信息、竹精深加工、有機食品、數字經濟6個重點產業,積極到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拜訪有意到銅鼓投資的客商,推動項目的考察洽談工作。二是突出精準招商。完善四圖五清單,圍繞6個重點產業,結合銅鼓實際,瞄準重點區域、緊盯重點企業,同時重點包裝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向投資者大力推介,進行“點對點”招商,提高招商精準性;三是突出“5020”項目招商。成立“5020”重大項目招商專班,由縣主要領導親自帶隊,主動對接國企、央企、國內外500強、民營企業2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等具有先進技術和市場前景的企業,全力引進“5020”項目。
(三)堅持揚優勢,全力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1、堅持做好城市建設。以文明城創建為抓手,堅持“第一景區”標準,大力開展城市體檢、完善城市設計、推動城市更新,做好顯山露水文章,保護傳承文化記憶。一是高起點規劃。加強規劃引領,編制完善縣、鄉(鎮)、村國土空間規劃,完成整體城市設計編制工作,優化“三區三線”劃定,結合我縣實際,留足發展空間。大力開展“節地增效”行動,加大消化批而未用土地力度,力爭今年消化面積1000畝以上。加強中心城區與溫泉鎮、三都鎮、工業園區的交通互聯、功能互補,促進產城融合。二是高標準建設。開展新一輪城市功能和品質提升行動,加快推進中心城區綜合改造與提升PPP項目,重點推進一河兩岸、溫泉大道、鳳凰山健身綠道等項目建設。加快城區地下綜合管網工程建設,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網30公里以上。改造老舊小區4個,改造提升背街小巷20條。新建紅豆杉公園、推進九嶺陽光沿河公園及鳳凰小區對面公園改造提升。深入推進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新建垃圾分類亭140個以上、餐廚垃圾處理廠1個,加快實現城區垃圾分類全覆蓋。完善交通路網建設,爭取今年開工建設湖北通城至銅鼓高速,并爭取在銅鼓設一個出口。積極爭取G354國道由城區改道為外環路走向,提升我縣城區交通安全。積極爭取咸修吉、長九池、浩吉鐵路等鐵路項目在我縣設站。三是高水平管理。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開展拆違控違,建設大件垃圾拆解分揀中心,有序推廣生活垃圾分類與減量,全面完成中心城區污水管網檢修維護,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和水平。構建“大城管”格局,探索建立“五勤聯動”機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堅持優化鄉村環境。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推進村莊整治建設、整潔庭院、美麗宜居示范縣創建、村莊環境長效管護、美麗宜居+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等五大專項提升行動。一是實施“村莊整治建設”專項提升行動。完成省級新農村建設點的整治建設,做好村莊“四建三治一管護”等內容提升,進一步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基本條件。二是實施農戶“整潔庭院”整治專項提升行動。突出抓好農戶庭院環境“兩清兩整一美化”(即:清除廢品、清掃衛生,整治“六亂”、整齊擺放,美化環境),培育一批美麗庭院。三是實施“美麗宜居示范縣創建”專項提升行動。全力抓好“美麗宜居示范縣創建”的復審核查,鞏固提升美麗宜居示范縣創建成果,打造1個全域美麗鄉鎮、10個美麗村莊和1000個美麗庭院。四是實施“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專項提升行動。緊扣“五定包干”(定管護范圍、管護標準、管護責任、管護經費、考核獎懲,建立縣負總責、鄉村落實、農戶“門前三包”的包干工作機制)要求,積極建設推廣“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五是實施“美麗宜居+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專項提升行動。選擇部分村組,通過盤活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等方式,培育休閑民宿等新型業態,重點抓好滸口康養旅居民宿、江頭神龜谷民宿項目建設,推動產村進一步融合,增添人氣活力,促進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
(四)堅持求實效,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堅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一是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持續實施工業污染整治,嚴格落實“六控一禁”,強化揚塵污染精細化管控,加強秸稈、煙花鞭炮禁燒禁放管理,鞏固餐飲油煙整治成果,確保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抓好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詳查,嚴格做好污染地塊管理工作,加強提升固體(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處理處置以及風險防范能力。二是切實強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開展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檢查行動。嚴厲查處生態環境違法問題。持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公開承諾與“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制度,強化企業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構建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機制。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零點行動”常態化,嚴厲打擊夜間違法污染環境行為。加強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伍建設,用好自由裁量權,完善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三是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針對各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環境信訪件,對照反思并舉一反三,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標本兼治,抓好邊督邊改、即督即改、督后立改工作,切實推進生態環境問題徹底治理。
2、創新“兩山”轉化路徑。一是拓寬“兩山”雙向轉化通道。以創建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為抓手,積極探索“兩山”銀行、“兩山”綠幣、“健康消費券”、南方紅豆杉市場化認養等運營模式,不斷拓寬“兩山”雙向轉化通道。二是全力爭取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項目。充分依托“銅鼓縣綠色智庫研究院”,爭取國家部委在銅鼓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中更大支持。目前相關部委已明確了掛點幫扶、政策銜接、項目支持,2022年積極跟進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項目,力爭取5000萬專項補償資金。三是積極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制定頒布我縣碳達峰行動方案,持續開展低碳試點示范建設。推動“濕地銀行”“兩山銀行”建設、探索農村閑置土地整合流轉,合股、租賃市場化經營,執行《銅鼓縣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開展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工作,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有效轉換,爭創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基地。四是加強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推動自然資源實現可核算、可交易、可增值,推動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交易,不斷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著力打造綠色發展模式升級版。
3、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樣板。主動搶占碳達峰碳中和的先機,堅持“減碳排”與“增碳匯”并舉,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對落后產能、落后企業,加快淘汰速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上馬。大力實施重點行業減污降碳行動,系統推進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全面落實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創建行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新風尚。一是培育示范項目。培育和推進一批省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示范項目;二是加快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推進以“生態+大健康”模式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湯里文旅康養度假區二期項目、上泗坊康養旅游基地、銅鼓縣燕鳴溫泉等項目;三是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推進“萬載-銅鼓”長輸天然氣管網建設,盡快結束我縣無工業用氣的局面。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提升電力供應力和調節能力。四是發展光伏發電。推進集中式和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開展屋頂光伏和林光互補模式,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布局。
(五)堅持惠民生,建立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1、有效保障基本民生。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實施多渠道靈活就業創業,力爭新增城鎮就業180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000人。加大保供穩價力度,強化價格監測監管,重點緊盯糧油肉蛋等民生商品價格的變動情況,確保物價總體平穩。擴大社會保障面,健全城鄉低保和殘疾人福利制度,完善社會救助、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等機制。全力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綜合做好雙擁優撫、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廣電、外事僑務、人防海防、氣象、檔案、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加快建設棚改安置房,確保馨和、馨雅、金盆3個小區基本完工,鳳凰、溫泉、惠民3個小區完成70%。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持續完善交通路網建設,讓人民群眾有更真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2、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啟動銅鼓中學、銅鼓中專新校區建設,加快推進教體園區、四小、三幼等學校建設。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啟動縣人民醫院易地新建,完成“智慧醫療”信息化一期建設,積極推進村級衛生室標準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精準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抓好全員核酸檢測實戰演練,加強疫苗接種工作。不斷完善居家養老、醫養結合體系,打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所、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1所。抓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落實,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新增托幼園位100個以上。完善拓展體育場館、圖書館、工人文化宮等公共文化網點布局,推廣廣場舞、太極拳等全民健身活動,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構建穩定社會秩序。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與安全,有效防范化解政治、經濟、金融、社會、意識形態等各領域風險。時刻繃緊安全穩定這根弦,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攻堅戰,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從嚴抓好食品藥品監管,有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以平安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加強“雪亮工程”“智能安防小區”“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鎮村兩級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鞏固深化政治隊伍教育整頓成果,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各位代表,鞍馬猶未歇,戰鼓又催征。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以率人之先、敢為天下先的雄心壯志,握緊“接力棒”,跑好“接力賽”,樹立頂格標準,保持滿格狀態,在新的趕考路上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強勁開局,攜手共建開放創新文明和諧新銅鼓。
附件: